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对自然美、艺术美、形体美的感受和欣赏水平,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需要。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遵循“模范+特色”、“合格十特长”的办学思路,秉承“以美育人”、“以美立人”的办学理念,把艺术教育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和突破口。学校积极实践,大胆探索,逐步形成了立美艺术教育的办学特色。
一、形成健全的管理机制,夯实立美教育的基础
要使艺术教育办出特色,并使其健康运行和发展,就必须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为此,学校成立了由校长室、教导处、综合教研组、艺术骨干教师组成的艺术特色教育领导小组,由朱新民校长总负责,副校长分管,教导主任配合,艺术教育骨干教师为主体,全体教师协同,形成了有效管理系统。学校制订了艺术教育中长期规划,拟订了阶段实施计划,包括阶段目标、具体操作内容、步骤和应达到的程度等。学期末或年终各子课题组对照发展规划和阶段实施计划进行回顾分析,总结成绩,找出差距,写出书面总结。学校对实践中取得显著成绩的教师和学生及时进行表彰奖励。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为学校的立美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启动基础。
在 “模范加特色”、“合格加特长”的办学思想指导下,争创艺术教育办学特色成了学校教育整体改革中的重要板块。为了着力打造艺术教育的特色品牌,学校从艺术教育管理入手,以民族器乐为突破口,以书画和阅读为两翼,注重学科课程和特色课程的有机统一,突出特色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紧密配合,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积极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艺术才华。同时,借助社会艺术力量,从校外聘请专业水平高、教学态度认真的艺术教师,通过“内培外引”充实学校艺术教育的力量,逐步形成了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结构体系为依托,以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以及环境创设为手段的艺术教育网络模式。
二、创建优美的育人环境,改善立美教育的土壤
学校主张“以美育人”,注重优化校园环境,营造艺术氛围。为此,学校投入了相当多的资金用于校园绿化和环境改造,把校园绿化、美化、知识化、艺术化,努力在有限的空间里,尽可能地营造一个和谐环境和艺术氛围,让校园的每一个物质载体都焕发出艺术的美。校园里绿草如茵,花团锦簇,学校的不锈钢画廊,既烘托了校园文化氛围,也为学生展示才华提供了园地;学生那溢满童真的艺术佳作,或悬挂在学校走廊中,或绘制在墙壁上,俨然都是一幅幅大师作品;学校还添置了数字化广播系统,将传统的电铃声改换为悦耳动听的音乐,在课间或午休时都播放着名曲,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艺术氛围中舒展身心;为弘扬兴小精神,丰富学生生活,学校还特意面向全体师生征集校歌歌词,请专家谱写乐曲,制作音像光盘,使得整个校园时时充溢着优美的旋律。这“环境中的艺术,艺术中的环境”造就了浓郁的艺术氛围,发挥了“润物无声”的育人功效,熏染着学生健康的艺术情趣,校园成为了学生智慧的沃土、心灵的绿洲。
学校入驻新落成的校区以后,在更新更广阔的天地里,每一位师生正在书写更美好的未来。
三、落实常规的教学管理,做好立美教育的保障
课堂教学质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点,艺术学科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着艺术特色的办学成效。要大力提高艺术教学质量,首先得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教研活动做到经常化、专题化、系列化。学校提出“面向全体,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特长”的教研目标和要求,并具体部署艺术教育的实施步骤与方法,使音体美教研组成了创建学校艺术特色的中坚力量。教研组从本校实际出发,根据艺术教育学科特点和素质教育要求,在提高教学“六认真”工作质量上下功夫,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作探索,要求艺术教育课堂教学做到:不求完美,但求创新,使艺术课堂教学在艺术教师的精心设计、精心策划、精心安排的基础上都能展示先进的教育理念,凸显先进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从而使全体学生尽享人类艺术文化阳光的沐浴。
在学科课程方面,一方面,学校严格执行艺术教育课程计划,在“开齐、上足、教好”上下功夫,坚决杜绝停、甩、占艺术课现象,确保艺术课程开课率达100%。另一方面,改变“唱唱、画画”的单调模式,坚持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相结合,艺术形象与审美教育相结合,临摹教学与创造教育相结合,把立美教育实践的主根深扎在课堂教学中。
四、关注全体的素质教育,抓好立美教育的关键
素质教育的特征就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整体素质。发展艺术教育的办学特色,不是集中在少数的艺术“尖子生”上,而是要发展群体的文化艺术素养。全面发展是形成特色的前提和核心,特色教育是为了带动和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以特色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特殊发展促一般发展,成为了学校实施艺术教育的基本出发点。
近年来,学校组建了器乐、书法、绘画、腰鼓、舞蹈、田径、排球、电脑绘画等十几个艺术兴趣小组,让学生根据爱好和个性特长来选择,采取“普及——提高——普及”的人员分流办法,在“合格”上下功夫,从“优质”上创特色,注重梯队,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促进艺术教育向纵深向全面而发展。在器乐方面,古筝培训成为显著特色。近几年来,先后有二十多名教师参加了古筝教学培训,有十余名学生在中央民族学院组织的社会艺术水平等级考试中取得等级证书,黄澍同学通过九级考试,宋冬阳同学在通州区“三独”(独唱、独奏、独舞)比赛中获一等奖,随后又在南通市“三独”比赛中获二等奖。在通州区“中谨杯”电视现场艺术大赛中,黄澍同学的古筝独奏《雪山春晓》荣获二等奖,洪海涛同学的古筝独奏《渔舟唱晚》荣获三等奖。古筝齐奏《渔舟唱晚》在通州区第二届、第四届校园艺术节活动中均获一等奖,在通州区第二十五届教师节文艺汇演中以唯一的乡村小学器乐类节目参加了汇演,获得一致好评。古筝名曲《临安遗恨》更是在各级各类大型活动中崭露头角,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同时,学校注重营造浓厚的艺术教育的竞争氛围,通过百人书画表演、百人歌舞表演、百人合唱、百人腰鼓表演、校园文化艺术节、文艺专场演出、书画摄影比赛、参加社区文艺演出等形式,为学生施展技能技艺提供了实践锻炼的广阔平台。在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中,学生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道德修养和艺术水平也随之得到提高。
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多种技能比赛,在各级各类艺术比赛中获奖近300人次:获得全国“双龙杯”少儿书画大赛集体一等奖,多次获得江苏省少儿征画比赛一、二、三等奖和组织奖;大型歌舞《心中的太阳永不落》在通州区首届校园艺术节作为开场节目,受到与会领导的一致好评,并喜获一等奖。舞蹈《五彩的翅膀》在通州区艺术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民乐组多次在南通市少儿艺术类比赛中获得大奖,学校田径队参加通州区小学生运动会多次进入前十强,有数十名运动员被选送到南通市、通州区少儿体校,并在各级体育比赛中屡获战功。学校声誉鹊起,先后获得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南通市首批艺术特色先进学校、南通市“写字教学”先进集体、南通市示范家长学校、通州区模范学校等多项殊荣,并在全国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现场会及南通市中小学艺术教育现场会中表现突出,赢得了教育部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教育主管领导们的一致好评。
学校继续坚持以美储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以美立人,把培养全面、和谐与持久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作为终极目标,使立美教育绽放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