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兴小 >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南通市通州区兴仁小学,创建于清朝光绪三十一年(公元一九0六年),距今有110年的历史。一九○六年六月,兴仁地方在清末举人张阴谷,成谞等人的倡导下,利用文昌宫公产作为校舍,呈通州知州批准,办起了一所初级小学,校名为“兴仁乡第一国民学校”。张衮任第一初小校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校进行了扩建。一九三○年招收五年级新生十余名,添设了高级部。一九三一年后发展为六级完小,校名为“兴仁乡小学”。全校有学生三百余人,教职工二十一人。第一任完小校长是徐经传,开设的课程比较齐全。学校除授课以外,还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成为本县有名望的学校之一。

一九三八年,日寇侵占南通城,常常下乡骚扰,兴仁一带环境恶劣,学校被迫停办。由于战乱,学校遭到极大破坏。一九四七年二月,国民党县政府派龚鹤飞来校任校长,改校名为“兴仁镇国民学校”,恢复上课。

一九四九年,南通解放。一九五○年起,学校改为双轨,共十二个班级。一九五二年添设“兴小分部”,到一九五三年,高级部发展为三轨,共十四个班级,学生七百余人。

一九五三年之后的十年间,学校随着国家的曲折前进,也得到的局部发展。一九六三年起,设区教育辅导组,兴仁小学成为区中心校。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六年文革期间,学校一度发展停滞。一九七七年开始,学校各方面走出了低谷,对教学进行了改革。

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本校从七六年起就建立了“三课两操”制度,并且成立了“篮球”、“乒乓球”、“田径”等体育代表队。一九八四年开始,本校被评为县文明单位,同年,本校逐步由五年一贯制过渡到六年制。

一九八六年,学校拆除后排四个教室,建成了一座三层教学楼。一九九四年年底,建成了一座四层综合大楼。这样,学校所有教室及附属教学用房均得到改造。同时建成教师宿舍楼一千平方米。其中十二套住房,一百五十七平方米营业用房,解决了部分教师的后顾之忧。

一九九○年添置了桌凳、开辟了图书室、少先队活动室、多功能教室、体育室、音乐室、仪器室等,购买了全套自然实验仪器及各式教具、体育设施及用品。一九九五年,学校自筹资金六万余元,添置仪器、课桌椅、多功能教室桌椅、会议桌、办公底柜、文件柜、教桌等。教学设备得到进一步更新。高标准的实现了六年制义务教育。

随着《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颁布,本校加快了体制改革的步伐,实行校长负责制,由易庆鸾出任校长,由朱建华任副校长主持全面工作,整顿校风校纪,对全校教职工实行岗位责任制,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一九九二年实行教学质量考核方案,引进竞争机制,设立教改科研成果奖、教学达标奖、创收贡献奖,全面加强教育质量管理。一九九四年,实行教师聘任制,对所有教职工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估,多项措施的落实,使学校各项工作都得到顺利开展。

学校从应试教育的怪圈中走出来,认真执行国家教委制定的各科教学计划,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一九九○年开始完善了每周一次升降国旗制度,同时与社会、家庭配合,创建了“家长学校”学校创办《家教指南》、《三位一体、共抓德育》的经验在全县作了介绍,并两度被评为市“模范家长学校”。学校注意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学生做到合格加特长,学校组建的腰鼓队在一九九三年参加撤县建市的庆祝活动中受到市政府表彰,文娱队参加县市的多次演出并获奖。一九九一年开始,学校成立了书法、绘画兴趣小组,许多同学在通州市、南通市乃至全国举办的书画大赛中获奖。有的同学的作品在《书法报》上刊出。本校体育活动一直受到重视,多次在两市运动会上获奖。

学校每学期都向区、镇开公开课、教研课,进行教学改革和试验青年教师教学比武中获奖。由本校教师撰写的论文有十多篇在全国各级各类报刊发表。一九九二年到一九九四年本校学生的双科及格率和优秀率分别达到95%和50%以上。

我校校办企业也初具规模。一九八七年产值达50万元。

1995年8月开始,拆迁50多户,解决了学校操场问题。2004年,政府又在学校西南角拨地近三亩,起建一栋占地1467平方米的综合楼,并且把学校大门前的通道宽度扩至20米。

2001年8月,易庆鸾校长退居二线,朱新民任校长。

2001年起,先后撤并了周桥、兴西、兴民三所村小共14个班,500个学生并入兴仁小学就读。学校重建了校门、传达室、围墙,封闭了两个西门;重建了厕所和饭堂。

2003年5月, 通州市政府办公室、教育局批准依托兴仁小学创办民办公助性质学校——通州市路金小学,引进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大力实施素质教育。

至2004年,兴仁小学(不含横港)在校学生1798人,40个教学班,在职正式教职工94人,离退休教师49人。

2009年8月,兴仁初中并入兴仁中学以后,原初中校址改为兴仁小学分部。分部负责人葛汉才。兴仁小学进入一校两部的管理模式。 分部设一、二年级。

学校全面启动了教育现代化标准建设工程,拥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建设了多媒体教室、数字化广播系统、校园闭路电视系统,顺利通过了教育现代化“达标”验收。

2006年至2015年这个阶段,办学成果更为喜人。先后获得国家及省、市、区四级荣誉和奖励共178项。其中特别浓墨重彩的四笔,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现场会”在南通市通州区召开。兴仁小学有幸作为通州区三个现场之一,提供了校园艺术教育现场;中央电视台“大手牵小手”栏目组拍摄并播出了兴仁小学“古筝社团”活动花絮;古筝演奏代表南通市小学生参加了省一级的遴选;《立美课程基地》课题立项,通过了省教育厅专家组验收。

到2015年底,区镇两级政府先后投入近亿元,于2014年异地新建兴仁小学。占地67亩。一期工程学校建筑面积达11749平方米。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5239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849平方米,生活用房5661平方米;图书37200册,年末固定资产原价1215.8349万元。体育运动场地等所有装备全部达标。

2016年初,学校整体搬迁至位于通富路东的新校区,新校区有四层的综合办公楼一座,四层的教学大楼四幢,内设教室、其他功能室64间,年级教师办公室16间,另有多媒体功能室、教工、学生阅览室、图书馆、微机室、微格室、会议室、数学实验室、科技室等等专用室。校园东北建有三层的生活、体育综合楼,内设学生餐厅、大厨房、餐饮食材和佐料保管室、消毒室、分类净洗房及二楼教工餐厅、三楼室内运动场、健身房。有传达室三间。教学楼西侧有标准化操场一块。操场由300米环形塑胶跑道、篮球场、绿茵足球场、体操活动场等设施组成。行政综合楼南边预留空地一块,准备建造科技馆、多功能报告厅、图书馆。

学校创办110年来,至今完全步入了现代化智慧校园模式。

学校有教职员工134人,近十年中几乎翻番。其中专任教师109人,专任教师中,在教学一线的99人,其中女教师75人。45岁及其以下教师就达71人,占在线教师总数的百分之六十五以上,教师队伍明显年轻化,充满活力。

全校有教学班36个,其中一年级7个班,二年级7个班,三年级5个班,四年级5个班,五年级6个班,六年级6个班。学生总数1546人。其中外来务工子女747人,占学生总数的百分之四十八。

学校实行“精致管理”。强化先锋引领;创新德育模式,加强教师德育队伍建设;对学生强化养成教育;彰显教育品牌,坚持“以人为本,立美育人”的教育理念。

在教学改革方面,严格教学常规,学、教案集体研究和共享;开发学校电子备课的管理和模板;利用电子白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强化了课前3分钟候课制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重视过程性质量检测,不断总结提高教学质量。开展了校本教研活动,坚持集体备课,探索五个“有效”(教师有效组织、指导,学生有效参与、体验、练习)的途径方法。形成质量管理机制。加强质量分析和评估;抓好“两头学生”。教师完善青蓝工程,师严,徒勤;加大绩效考核的激励性加强了中青年教师的业务培训,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作用,推进了“学的课堂”,举办了读书竞赛、读书沙龙、专题讨论、读书心得交流、优课评比,引导了教师走上科学的专业化发展道路。

学校后勤工作上,完善了财务内控制度,提高了公用经费的使用效率;摸清家底,明细账目,财物相符,建立了新的学校资产数据库;建立了伙食管理委员会,规范了食堂规章制度,完善了大宗物品的招标采购,有效的实行了全面监管,确保了食品安全与数量、质量;不乱收费,不增加家长负担。

学校继续发展艺术特色教育。健全的管理机制,夯实立美教育的基础;打造艺术教育的特色品牌,从艺术教育管理入手,以民族器乐为突破口,以书画和阅读为两翼,注重学科课程和特色课程的有机统一,突出特色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紧密配合,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积极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艺术才华;通过“内培外引”方法,充实学校艺术教育的力量,逐步形成了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结构体系为依托,以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以及环境创设为手段的艺术教育网络模式。

学校主张“以美育人”,不断创造优美的育人环境,改善立美教育的土壤,让“环境中的艺术,艺术中的环境”造就浓郁的艺术氛围,发挥了“润物无声”的育人功效,熏染着学生健康的艺术情趣,校园成为了学生智慧的沃土、心灵的绿洲。

学校组建了十几个艺术兴趣小组,让学生根据爱好和个性特长来选择,采取“普及——提高——普及”的人员分流办法,在“合格”上下功夫,从“优质”上创特色,注重梯队,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促进艺术教育向纵深向全面而发展。在器乐方面,古筝培训成为显著特色。许多艺术节目在各级各类大型活动中崭露头角,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同时,学校注重营造浓厚的艺术教育的竞争氛围,通过百人书画表演、百人歌舞表演、百人合唱、百人腰鼓表演、校园文化艺术节、文艺专场演出、书画摄影比赛、参加社区文艺演出等形式,为学生施展技能技艺提供了实践锻炼的广阔平台。在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中,学生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道德修养和艺术水平也随之得到提高。

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多种技能比赛,在各级各类艺术比赛中获奖近300人次。

在近十年中,学校获得南通市模范家长学校,通州区第五届模范学校等18项荣誉;新闻媒体先后7次报道了兴仁小学的教育教学成果。